月亮桥村推进农村改革打造美丽月乡
为全面展现我区高水平小康的建设历程和发展成就,区融媒体中心策划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共享小康,幸福有我”大型融媒体行动。该行动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总栏目,开展乡村行、基层行、企业行、调研行、社区行、异地行等“六大新闻行动”。本报今日推出“绿水青山 美丽临安”乡村行的第一篇报道。
在以“大树华盖闻九洲”闻名于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南麓,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小山村,这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天目山调研,曾在月亮桥村的雷竹林里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重申了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这里,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颁发了浙江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里,有着杭州市仅有的两家的浙江省首批金宿级民宿之一——月亮工坊;这里,被省文旅厅、省农业农村厅列为民宿改革试点村;这里,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国家三A级景区、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杭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等诸多荣誉……这里,就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月亮桥村。
多年来,月亮桥村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导,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流转为起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唤醒了沉睡的集体资产,从一个依靠竹笋为生的山区穷村蝶变为文旅结合、美丽富饶而又生机勃发的旅游特色村。
一本证书带来了富美生活的华丽蝶变
盛夏季节,顶着烈日走进月亮桥村,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峦,近处是浓荫掩映的质朴民房,清澈的天目溪潺潺流淌,生态美景扑面而来。
月亮桥村由陈家、陆家、金坞三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农田711亩,山林7000亩,村内现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285户,人口866人,2019年人均纯收入36628元。农民主要收入竹笋、山核桃、高山西瓜、农家乐、在村务工上班及外出经商。
然而21世纪初,这里的生活并非如村名一般诗情画意。山区农民历来靠山吃山,月亮桥村也不例外,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雷笋。依托“雷笋早出高产技术”的推广,月亮桥村曾有过短暂的辉煌。几年后,雷竹林相继退化,村民只能依靠雷竹自然出笋维持生计,每亩产值仅两、三百元,村民收入明显减少,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回忆起过去的月亮桥村,村主任张卫荣摇着头说,村容环境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当时村里私搭乱建随处可见,各类电缆犹如蛛网密布,特别是道路极其狭窄破旧,汽车根本开不进村。2009年,借助全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村两月亮桥村先后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清洁乡村”“精品村”“村落景区”“风情小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了杆线“上改下”、道路“白改黑”、官网“散改联”、立面“旧改新”,家家户户的汽车都能开到家门口,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真正意义上的转机来自2016年4月19日在月亮桥村召开的全省土地确权现场会。当时,月亮桥村因工作推进迅速有效,成为了全省土地确权现场会的一个观摩点,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颁发了全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新政策给月亮桥人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短时间内,全村村民的3000余亩山林和710亩耕地全部确权到位。村两委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确权后的土地流转工作,将农户手中的承包地集中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出租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规模化、园区化农业。目前,已成功流转500余亩,招引“新农人”“新农创”“新农主”前来合作投资。2017年通过项目带动成功流转了第一批200余亩土地,分别种植玫瑰、猕猴桃、蟠桃等,成立了“草木花香”玫瑰园和水果专业合作社。2018年,月亮桥村流转土地种植草莓20余亩,成立杭州临安百宝园草莓专业合作社。2019年5月,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仅通过一周时间就成功流转土地110余亩种植水稻,预计带来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
集体资产的盘活、市场化运作的实现,使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也使村庄运营、管理和维护实现了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质的飞跃。村级集体有了钱,打造村落景区和风情特色小镇就更有底气了。村两委班子按照环境提升、产业培育和人才引进“三位一体”的思路布局和谋划,把建设资金重点投入到拆整、绿道、游客咨询点、停车场、公共厕所、景观节点、美丽庭院等方面。2017年以来,月亮桥村围绕天目山地域文化和人文积淀,就地取材,因势造景,先后打造了月亮桥、印月桥、乾隆月巷、瓜果长廊、匠人公园、滨河绿道、近山园等景观节点,多方位地展示地方文化,真正与天目山融为一体并相互呼应。
据村党总支书记陆法明介绍,2019年来村内农家乐、民宿、漂流、观光采摘和各类作坊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运营公司首次实现赢利20万元,村集体通过盘活整合资产收益达350万元,农户的土地、房屋租金收入,经营性分红,工资性收入也得到有效增长,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双丰收。目前,办公楼、房屋、水库等村级集体资产已达到5000多万元。与此同时,改革的推进也使释放给农民的红利实现了最大化。村民陈建良乐呵呵地说:“以前的雷竹林,每亩200块收入还不知道有没有,更不要说荒地,现在流转出去,每亩可以拿到1100元,我们老年人每个月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养老保险,村子里以前的双轮车全都换成了汽车,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啦。”
编辑者:fyf808.com
更多资讯请访问 临安房产网www.fyf808.com